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培養大頭的一些簡單觀念


        最近看了一些資料有許多的心得,目前台灣幾乎所有的鳥友都很希望自己的大頭能一代能勝過一代,但有時卻是急不得的,大家繁殖時會十分重視下一代是否有比上一代優,這是很直接的比較法沒錯,但卻是太過於操之過急,在國外好的鳥是培養出來的,好幾代的累積才能展現成果的,目前大多數的飼養者都希望自己的大頭能一次就生出很優的大頭,但現實卻總是令人失望,除非你的鳥的是很高,這樣成功機率會高出非常多,國外大多數的飼養者都建議,繁殖時必須把重點放在後代的特徵遺傳上,而不是目前台灣大多數人的做法「後代要比上一代漂亮才是好的」,也因為這個想法讓很多人有不正確的方向,這句話沒錯,但是卻讓人忽視掉其他更重要更職得去注意的事,再次強調一句,好的大頭是要花時間培養的,因此繁殖時應重視親鳥有哪些的優點遺傳到下一代,或是哪些優點不見了,每一次繁殖都要詳細的紀錄,兩三代左右就必需要了解自己手上的大頭的遺傳特性,再以這些作為改良的方向,例如幾代以後你發現A公鳥所生的後代總是缺少鬍子斑,這時你就要找一隻鬍子斑很濃的蛋白石母鳥或是遺傳性質很好的母鳥來搭配,以這種方式慢慢的改進,當你可以告訴其他鳥友說我這一個血系的鳥他有哪些特徵可以很固定的遺傳下來,這樣你就成功了第一步了,你已經簡單的純化了你自己的鳥,而這只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如何純化作育自己的鳥這牽扯到如何配對繁殖,將會有一篇國外的文章做介紹,要知道自己養的鳥缺少了什麼,哪些地方不足的,當然你要給自己一個目標,國外雜誌社再訪問每位玩家時最後一定會問到,你的鳥舍的鳥還有哪些你覺得要改進的呢? 所有玩家都知道自己的大頭哪裡需要在改良的,也知道自己該如何改良,也知道哪些玩家的鳥有自己所欠缺的優點,飼養是要有計畫有方向的,當然現在台灣的環境,好鳥難求,少了進口管道真的是讓大家進步緩慢,因為一隻好的公鳥可以很快的讓鳥舍進入狀況的,而培育是要有計畫性的,一步一步來,而不是自己喜歡的鳥就拿來配,這樣很容易亂了自己的方向,也非常的沒有效率,最後只是原地打轉,再怎麼生就是那樣,偶而會出現一兩隻滿意一點的鳥,大家應把目標放在如何提升自己所養的大頭的水準素質,而不是只把目標放在能生到一隻或兩隻很漂亮的鳥,這是差很多的,提升鳥舍整體大頭的素質才是真正培育的目標,培育的眼光要看遠一點,慢慢來一定會有所收獲的,回想到泰國參觀我朋友的鳥舍時,一看到他的大頭印象真的很深刻,稱讚他的鳥很好後,他很有感觸的回答我:這是我花了7年時間培育的結果。他也說要把大頭養好把自己鳥舍的素質提升需要花時間去培育改良,讓自己鳥舍的鳥慢慢的提升整體素質,當你參觀別人的大頭時,如果對方所有的鳥大部分都只有70分的水準,裡面有一兩隻100分的鳥,不要因為那一兩隻而讓你開始獻慕他,因為那一兩隻也許是巧合生到的,但如果你參觀一間鳥舍,他的鳥大部分都至少有90分的水準,雖然他沒有100分的鳥,但這家鳥舍的整體素質已經很高了,大頭不能以單一兩隻鳥作為單位來培育,而是要把一整個鳥舍當成一個家族來提升他們水準。

改變一下想法,看幼鳥時不要只看幼鳥是不是很優,是不是比親鳥優,
多留意你生的幼鳥是不是有改進了上一代的缺點,就算只是一點點的改變都是很値得的.

        目前我來說這些感覺很沒說服力,因為我也再努力當中,所以藉由國外一些玩家走過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讓大家有不同思考的角度,培育出好的鳥雖然有點漫長也會很辛苦,但這不就是飼養大頭最有趣最具挑戰性的地方嗎?